心电图能检查出什么病 心电图如何记录?心电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判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所以在您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医生会常常建议您查心电图。那么心电图能检查出什么病?
一、心律失常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利器,大多数发作期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心电图确诊。所以,您如果有心慌等症状,可疑心律失常,都要常规检查心电图。但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期,可能无法提供确切诊断,为弥补这一缺点,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二、心肌缺血
大多数心肌缺血的患者可发生心电图改变,特别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通过病史、症状,结合心电图,基本可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可初步判断缺血部位、面积等。对于心绞痛的诊断来说,就相对复杂一些。各位,务必注意一点,不能通过心电图提示的“ST段压低”等轻微变化,就诊断心肌缺血,这是一个**的误区。
三、其它
1.判断离子紊乱 比如血钾、血钙异常等。
2.心脏结构变化 通过心电图可以初步判断心内结构变化,如心房、心室肥厚等。
3.药物影响 一些药物引起心电图异常。
4.反应心肌损伤 如心肌炎、心包炎。
5.先天心脏疾患 长Q-T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心电图如何记录?温馨提醒:心电图描记方法在体表任何两处安放电极板,用导线接到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即形成导联,可借以记录人体两处的心电电位差。常规用12个导联。标准导联又称双极导联,由W.爱因托芬于1905~1906年首创,在三个肢体上安置电极,并假设这三点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心脏产生的综合电力是一个位于此等边三角形中心的电偶。
单极肢导是威尔逊于1930~1940年代所创,即把三个肢体互相连通构成中心电端,在肢体通向中心电端间加一个5000Ω的电阻,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因此被看作无干电极,探查电极分别置各肢体形成单极肢导。
但由于所描记波幅太小,故戈德伯格又将其改良成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即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连接截断,这样其电压高出50%。威尔逊所创单极心前导联是将中心电端与电流计的阴极相连,探查电极置胸前各位置。
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电压1mV=20或5mm。
正常心电图由一系列波组成。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各波需要测量时间、电压以及观察形态和方向及各波之间的相互关系。
更多体检资讯,敬请关注中康体检网( www.viptij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