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检项目知识库 > 血液流变学 > 全血粘度(高切)

全血粘度(高切)

全血高切粘度是血液粘度的一种分类粘度指标,因为血液流动时呈非牛顿流体状态,故血液粘度对剪切率有依赖性,一般把大于100mpa·s视为高切范围,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指标,血粘度增加必然引起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如坏死、炎症、变性、水肿、血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全血粘度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肺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全血粘度减低常见于贫血、出血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


目录: 1.检查须知 2.临床意义 3.检查过程 4.不适宜人群 5.相关检查

检查须知

1、采血与抗凝:采血方式不当可引起黏度测量误差。根据ICSH的建议,压脉带压迫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针头插入后,应在压脉带松开5s后开始采血,抽血时用力不宜过猛。抗凝剂应采用固体抗凝剂,以防止对血液的稀释作用,若采用液体抗凝,应提高抗凝剂的浓度,以减少加入液体量,一般以肝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或二钠(EDTA-K:或EDTA-Na2)抗凝,但因钾盐溶解度大,故以钾盐为好。

2、试样存放时间:采血后应立即进行测试,在室温下存放过长时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最好于4h内完成测试。若存于4℃冰箱可延长至12h,血标本不宜在0℃以下存放,因为在冰冻条件下红细胞会发生破裂。


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高脂血症、休克、风湿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休克、脱水、严重烧伤、肺心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见于某些贫血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感染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失血等。

检查过程

不适宜人群

无。
  • 全国3000多家医院

    累积服务预约体检人次突破100万+

  • 院方指定授权

    医院官方授权预约合作方

  • 预约退改承诺

    体检预约改期、退款快速处理

  • 体检预约指导

    专家为您推荐体检套餐

  • 检后报告解读

    检后专家详细解读体检报告

Copyright 2012-2024 viptijian.com 版权所有:中康体检网(福州中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闽ICP备10017105号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告知网站地图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16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