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春节刚过,各种节后综合症迎面而来,癌症也不在少数。
2月19日河北省肿瘤研究所肿瘤登记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河北省肺癌死亡率40年间上涨了306%,扣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后,河北肺癌依然上涨了180%。在我院门诊收治中,肺癌患者的比率上升的也非常明显。
此外,《南方周末》记者袁端端的文章《回乡偶书:我所经历的亲人癌症》,也让人感触良多。
文中提到,记者近几年每每回乡,总能听到不好的消息。一些熟识的老人或叔叔伯伯们相继故去,年轻的才仅有三四十岁,都是死于癌症。春节,又有几人卧病在床,朝不保夕。
不得不承认,肿瘤越来越成为中国大众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相信大家一定与我一样心有戚戚焉。关于为什么现在肿瘤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究竟该怎样预防肿瘤,肿瘤预防究竟该不该做,对于相同疑问的人群作一下解答。
为什么我们身边得肿瘤的人越来越多?
得肿瘤的人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通信发达产生信息爆炸的结果,这是通过统计数据展现出来的趋势。
从2013年****次发表《肿瘤年报》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上升趋势异常明显。
此次河北的**统计数据也显示,40岁之后,整个统计人群的死亡率急剧增加,40岁左右为11.36/100000,而到了80岁是553/100000。而且,绝大多数我们熟悉的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等等基本都是“老年病”!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不可避免的。现在肿瘤年轻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和环境污染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压力的增大有一定相关性。
虽然癌症如此可怕,幸运的是癌症还是可以预防的。
怎样预防癌症?
“癌症中的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可治愈,三分之一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过,虽然数据不一定很**,不过癌症确实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也就是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那么明显,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只要加强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肿瘤的预防分为三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如控烟,控制乙肝、人类乳突病毒(HPV)、幽门螺杆菌等可以引发癌症的感染源以及对饮食习惯、营养、职业危害的干预。
二级预防则是指临床前预防或“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有效手段来减少癌症病人的死亡。
三级预防是指以延长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积极综合治疗,并预防癌症**和转移,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
在三级预防中如果能做到一级预防当然**,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往往达不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尤其是具有家庭史的人群,**做到一级预防是不可能的。而三级预防其实就是发生癌症后的治疗,只能说在病人罹患癌症后心量避免其转移、**的作用,对于还未患癌的人群基本不适用。
因此,我们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二级预防上,其“三早预防”中定期筛查可谓重中之重。
这里所说的定期检查并不是指普通的健康检查(如入职检查、健康检查等),而是指针对癌症的防癌筛查,尤其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每年检查一次。
需要做肿瘤筛查的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压力比较大的职业;
2、有肿瘤家族史、遗传性易感病人;
3、职业因素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者是放射线;
4、有慢性癌症或者是癌前病变者;
5、长期抽烟酗酒或者是过多摄入高脂肪的肥胖的人群。
防癌套餐助力癌症预防
癌症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疗效好,远期生存率高,大多数病人可以获得**。可以说,这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健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