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人的健康管理是门学问,除了热情,更重要的是拥有专业的科学保健知识。生活中许多子女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照顾老人身上,但由于一些错误观念,经常出现错误做法。台湾《康健》通过调查总结出照顾老人健康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
70%的人认为老人走路缓慢是由年龄大、机体老化引起的自然规律。殊不知,除了衰老,个人平衡感、骨关节和肌肉疾病、视力下降等均会影响老人走路的快慢。此外,行动不便还可能是帕金森病与中风的征兆,许多人误以为走路变慢是正常的,没有引起重视却因此错过了治疗的**时间。当然,运动功能的降低作为衰老的自然规律,不能否认衰老也会导致走路变慢。因此,需要分辨走路变慢的具体原因。如果机体老化引起的就补充营养(包括钙和维生素D),适当锻炼可改善走路变慢的情况;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二跟老人说话要拉高声调
日常生活中,常会看见一些人对听力不好的老人大声说话,以便让老人能听清。老年性耳聋在老年人当中很常见,就诊中也经常遇到听力下降的老年人,与他们交流确实非常困难。但是,对于老年性耳聋者来说,长期而频繁的高音(如噪音)会加重损耗他们的听力。与老年性耳聋者交谈时单靠音量大是不够的,由于老年性耳聋多为高频音受损,因此要选择用中低频也就是低沉的声音效果会更好。
误区三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
很多人误以为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老年人的睡眠确实比年轻人要差,但是睡眠不好与失眠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人的老化涵盖多方面,包括大脑功能也在老化,其中势必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所以老年人的睡眠往往表现为睡得早,醒得早;晚上睡觉时也容易醒过来。相反,年轻人的睡眠质量就高于老年人,往往是一觉就可以睡到天亮。”
误区四老人吃糊烂的食物好消化
调查发现,近五成的人认为,老人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是将食物弄得糊糊烂烂的,有助于消化。糊烂的食物确实助于老人消化,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包括胃肠道的消化;同时老年人的吸收功能都在下降。但是,除了易消化还需要考虑食物的口感。老人的饮食要均衡膳食,可以遵循几个原则:数量少一点;质量好一点;蔬菜多一点;菜要淡一点;品种杂一点;饭菜香一点;食物热一点;饭要稀一点;吃得慢一点;早餐好一点;晚餐早一点。
误区五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或预防骨质疏松
调查发现,将近30%的人认为,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或者是预防骨质疏松。氨基葡萄糖针对的是软骨部分,也就是说氨基葡萄糖是治疗关节炎的。“需注意的是,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是两个**不一样的病种,在就诊过程中也经常碰到一些老人问氨基葡萄糖是否可以治疗骨质疏松。”老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是防止骨质进一步流失。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适当运动可以使骨质疏松的发生减缓,或使其程度减轻;多吃高钙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虾米、鱼(特别是海鱼)、动物骨、芝麻酱、豆类及其制品、蛋类及某些蔬菜等;多晒太阳,紫外线能刺激某些皮脂制造维生素D;慎用影响骨质代谢的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抽烟喝酒、少喝咖啡等饮料等);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疾病(糖尿病、肠炎、慢性心肝肺肾疾病)等。
误区六补充银杏能预防老年痴呆
大部分人认为银杏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但是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银杏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预防老年痴呆,可以均衡膳食,适当锻炼;积极用脑,预防脑力衰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开朗愉快的心情;控制好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老年痴呆患者应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使大脑皮层兴奋部位轮流得到休息,防止过度兴奋而加重神经系统负担。”
误区七老人每天都应该排便
许多人认为,老人应该每天排便,否则就是便秘。其实,便秘一般表现为解大便时费力,排不干净;解完又想解同时大便伴有干结、硬便。关于便秘的定义中没有强调排便的次数,也就是说并没有规定每天都应该排便。“排便的次数应该根据平时排便量,如果平时是一天一次的,那么老了以后也应该是一天一次。反之,如果平时就是两三天或者三五天才一次,那么老了以后不需要一天一次。就像便秘的定义中没有要求一天一次或者是每天要排多少量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