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1、尿色(Col)
尿色即尿液的颜色。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白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素尿。
2、尿酸碱度(pH)
尿酸碱度指尿液的酸碱度的值。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pH参考值:约6.0(波动在4.6-8.0)。
pH降低常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热、痛风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pH升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
3、尿量(Vol)
尿量就是检查尿液的量有多少。
正常值为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0.8~2.0升。但饮水量、运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
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内**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
4、尿蛋白(PRO)
指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
正常值:阴性(-)。
若结果呈阳性,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5、透明度(Clr)
新鲜尿清澈透明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是女性尿。
尿液排出时即混浊,往往由于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鉴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混浊,则无临床意义。
6、尿白细胞(U—WBC)
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HP)白细胞为1~2个,仍属正常。如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则称为镜下脓尿。
参考值:<5个/HP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7、尿比重(SG)
即检查尿液的比重。
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
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8、尿糖(GLU)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
正常值:阴性(-)
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多见于血尿增高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暂时性糖尿、假性糖尿。
9、尿胆红素(U-BIL)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生。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由于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因此正常情况下尿中是检不出胆红素的。
正常值:阴性(-)
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尿隐血(BLO)
尿隐血又称尿潜血,是指尿液中含有红细胞,仅在显微镜下可发现,肉眼无法识别。
正常值:阴性(-)
尿隐血阳性是异常的,说明有炎症方面的问题,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除了尿液检查有尿隐血,可能也会有血尿的发生。
结石也会引起尿隐血,结石本身不论是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结石,都可能造成潜血。
肿瘤也会引起尿隐血,如肾、膀胱、输尿管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其他情形如生理期、便秘也可能造成尿隐血。
更多体检知识,敬请关注中康体检网( www.viptijian.com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