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普遍的慢性疾病,通常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它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如偶尔的头晕或头痛,甚至心悸。然而,一旦确诊为高血压,这通常意味着血管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损伤。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损伤将加剧,可能会影响到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
在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3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年轻人的高血压发病率上升速度超过了老年人,63%的高血压患者年龄在35至45岁之间。此外,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这一数据凸显了高血压问题的严重性。
高血压突然正常化需警惕
虽然目前没有根治高血压的方法,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如果一个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未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突然恢复正常,这听起来似乎是好消息,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高血压的形成是因为血管狭窄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心脏必须加强工作以保证血液供应。如果长期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突然恢复正常,且排除了服药、气候变化、原发疾病等因素,这可能是心脏功能减弱的信号。
因此,当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正常化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心功能和其他可能的病变。
高血压监测指南
对于需要长期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每天监测血压,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家庭血压监测仪的使用变得日益普遍,它允许患者在家中自行测量并记录血压。
在家自测血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测量时间:血压在一天中有自然的波动模式,通常在早晨6点至10点和下午4点至8点达到峰值。建议在早晨起床后1小时和睡前1小时各测量一次血压。
测量频率:如果血压稳定,每天早晨测量一次即可。如果血压不稳定,建议早、中、晚各测量一次。
服药后测量:服用降压药后2至6小时内应测量血压。
测量方法:每次测量时,建议连续测量三次以上,去掉第一次的读数,以确保准确性。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
高血压是一种可管理的疾病。尽管原发性高血压无法治愈,但通过控制血压,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生活,不必过度担忧,以免影响病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