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养生俗语:“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意思就是春天变暖别太着急脱衣服,秋天变冷别太着急穿衣服。
现在正是春天,天气容易乍暖还寒,如果太早脱棉衣,会增加感冒、过敏、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初春适当“捂一捂”,对健康更有好处。
“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重点“捂”哪里
春捂的重点在脚、腹部、背部,一定要保证这3个部位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1、腹部暖的重要性
腹部暖暖的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2、背部保暖的重要性
寒冷刺激可通过背部穴位影响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俗话说“背部是全身阳气的总开关”,男人们一定要特别注重背部保暖。
3、脚暖的重要性
脚的神经末梢丰富又敏感,脚暖了全身才会暖。女人们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脚踝不要露出来,春天不要穿凉鞋。
什么时候得“捂”
“春捂”怎么捂?专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称为“春捂”指数。
当满足以下3个“指数”时,就要开始春捂啦:
1、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因此,捂的**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2、气温在15℃以下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3、昼夜温差大于8℃
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一般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气温回升不降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 ,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衣服减得过快可能会冻出病来。
怎么“春捂”
春捂有3大原则:
1、上薄下厚
早春穿衣服谨记“上薄下厚”的原则,即下半身应该多穿一些,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半身可以稍微少穿一些,有利于气血畅达,略减也无大碍。
2、脱衣递减
春季脱衣服切忌一次脱太多,要递减,一件一件地脱,尤其是身体虚弱的老年人。
3、宜松不宜紧
春捂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伤风。
春天是一个舒张开放的季节,应该让自己无拘无束,如果穿太紧身的衣服,会阻碍气血的流动,容易把阳气郁住,身体会更冷。所以,**穿保暖性好又柔软透气又宽松的衣服。
疫情还没**过去,大家防着新型肺炎的同时,也要多多留意气温,天气热的时候不要图凉快,**不要太快脱掉厚衣服哦 。